时间:2017-12-22 15:35
现实中,“两网融合”正在推进,即城市环卫系统与再生资源系统两个网络有效衔接,融合发展,突破两个网络有效协同发展不配套的短板。“两网融合”的目的是实现垃圾分类后的减量化和资源化。
目前“两网融合”有多种运营模式:
环卫回收一体化模式:通常是政府购买服务,选择一家运营主体承担垃圾分类、环卫清运、路面保洁、资源回收加工、厨余垃圾资源化利用,为政府提供生活垃圾一揽子解决方案,是全方位的“两网融合”。
再生资源企业跨界转型模式:由传统再生资源企业承担垃圾分类、网点布局、可回收垃圾的回收加工、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,实现传统再生资源企业向环境服务跨界转型。
环卫企业向后端延伸模式:由环卫企业介入垃圾分类、可回收垃圾回收、资源加工利用,其优势是,发挥环卫保洁人力和场地设施等资源优势,提高两网协同效率。
政府全面介入模式:政府主管部门全面介入分类、站场、网点设置、主体企业选择以及后端加工利用的布局,地方财政资金提供强力支撑。这种模式起效快,适合初期试点。
分布式处理模式:前端实现干湿分类,中端利用环卫系统的垃圾压缩房和中转场,进行改造升级,就近、分散处理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,达到“一场两用”,变垃圾集中处理为分布式处理。其好处是运距短,物流和场地成本低,减少跑冒滴漏现象。
单品种全产业链模式:建立单品种回收网络和专业化加工生产基地,打造专业化回收、加工、利用和终端产品制造全产业链。这种模式适合废纺、废玻璃、大件垃圾等低值可回收物。
下一步如何实施“两网融合”?
首先要明确难点:生活垃圾产业链条中,前端源头分类和后端加工利用(尤其是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加工利用)的布局是两大难点。源头分类不到位,给后端加工利用造成困难;后端加工利用链条缺失,前端分类难以持续。实施“两网融合”,要研究克服这两大难点。
其次要锁定重点:厨余垃圾和可回收垃圾,尤其是低附加值可回收物是减量化的重点。应通过推进“两网融合”,提高可回收垃圾的回收量和厨余垃圾的资源化利用量,最大程度地减轻终端处理压力。
在实施过程中,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:
统筹协调原则:加强各部门协同、建立联合推进机制,明确行业监督、属地管理、主体实施的各方责任,在网络布局规划、设施设备共享、分拣回收清运服务协作、激励机制、宣传活动等方面加强资源共享和统筹协作。
因地制宜原则:各地区根据资源回收与垃圾清运体系实际情况,选择适合当地的融合方式、运营模式先行先试,取得成熟经验后再逐步全面推广,切忌一刀切。
政策扶持和市场驱动:低附加值垃圾由政策驱动,高附加值垃圾由市场驱动。要建立针对低附加值可回收物和厨余垃圾的政策支撑保障体系,以形成低附加值垃圾长效运作机制。
政府引导、企业运营、全民参与原则:政府在行业规划、行政措施、政策机制保障中发挥推动和引导作用,企业根据政府规划进行产业化运营,全民参与垃圾分类。
与此同时,要推动管理机制、人员、物流、场地设施共享、平台等五个方面的融合。
来源:人民日报
作者:潘永刚 周汉城 唐艳菊